close
摘要:
 閱讀四月三日陳招池校長的文章:我又不喝水,幹嘛搬茶桶?之後,卻有很深的感想,我們希望培育出什麼樣的下一代?是厲害分明的精算家,還是善盡恩賜的好管家?
 幾年前到一位朋友家作客,他們念大學的千金也放假在家。吃過飯後,她請女兒幫忙收拾,但是似乎沒聽到一樣,依然坐在客廳看電視,她就喃喃的唸:放假也不會幫個忙。
 女兒對這句話有反應了,回答說:『媽:我們同學吃飯時,都要菲傭端到房間才吃呢?』說完繼續好端端的坐著看電視。
 朋友嘆口氣說:只會讀書,什麼都不會。
 看完這一幕真實的家庭劇場,心裡就下決定:我不要孩子將來是這個樣子。
 所以從孩子會拿奶瓶之後,我就開始讓他們喜歡玩家事,將奶瓶放到洗盤槽、把垃圾丟入桶子裡、將鞋子擺好、、、。慢慢的長大,他們越來越能幹,會洗碗、拖地、曬衣服、折衣服、捶背、按摩、煮飯、煎蛋、煮菜、、、。
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父母的寶藏,賜給社會的資產,但是重點是,我們如何引導孩子,讓他們知道能夠去服務別人,是最大的富足,願意盡自己的才能去幫助周遭的人。
 但是很多時候,我們的觀念會被影響,在意的是:考試考幾分、鋼琴幾級、英文、珠算、作文的表現如何,因為這些的成績可以在甄試時加分;反觀不列入評分的生活禮儀、道德服務,就被拋之腦後。等到有一天孩子長大時,你要他做,他應該做,他也能夠做,但他願意去做嗎?
 如同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:為與不為意志而已。明知為善而不為,意志不為;明知為惡而為,意志為之。我們希望培育出什麼樣的孩子?要靠大家一起努力去耕耘。如果只是希望個個都是會讀書的資優生,那麼就繼續以知識為掛帥,以獲勝為目標,那個結局將會是培育出一群很冷酷與勢利的新人類;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們是願意服事的好青年,那麼就開始以服務為本分,以愛心為行動,那個結局將會是培育出一群的熱忱與良善的下一代。
 在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中,有一隻小蚱蜢成為皮諾秋的良心。在我們內 心的深處,也有一個聲音,提醒該作什麼,不該作什麼。所謂的良知是永遠作良心的朋友,要按著良心的感動,去作對的事,就能享受道德的快樂。而道德的最高境界,就是愛人如己,若能如此做到,就能享受如同在天堂的生活。
 有一個人很好奇天堂和地獄有什麼差別?有一天夢裡天使帶他到地獄,他看到桌上豐富的飯菜,但是每個人都是皮包骨,因為他們手上拿著很長的筷子,雖然拼命要往自己的嘴裡塞東西,可是大家互相擠來擠去,食物總是掉在地上。天使又帶他到天堂,那裡的人也是拿著很長的筷子,但是他們夾起食物餵對面的人,所以每個人都吃的很飽足,大家都很快樂。 
 當我們願意為別人多一點的設想,將會發現生活多一點的溫暖;因為精神越用越多,有多少愛就有多少力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星光品格發展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